首页

学院动态
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用科研成果,为秦巴山区“护航”

作者:   时间:2024-05-28   点击数:

本报记者 郭诗梦

“将我们的科研成果在秦巴山区落地,既促进了高校产学研用一体化,又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绵薄之力。”5月18日,西安航空学院能源与建筑学院教授张琛说。

张琛所说的科研成果,是由他们团队自主研发的“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交通基础设施全息智能感知成套技术”。

“通俗地说,只要在秦巴山区易出现沉降变形、坍塌的路段装上我们自主研发的小型监测器,便可通过云端系统全天候监控路面情况。”张琛说,“在这些路段出现沉降变形、坍塌的预兆时,我们的预警系统会及时通知路面养护人员进行处理,真正做到将路面行车安全防患于未然。”

2021年,张琛在安康实地调研时发现,秦巴山区自然地质条件复杂多样,受环境、气候、交通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路基路面病害严重,局部路段灾害频发。

“这里山大沟深,传统的人工巡检和路面养护很难做到及时应对突发情况。许多大货车常年穿梭在秦巴山区的县道、国道上,一旦发生路面断裂,后果将不堪设想。”张琛回忆道,“那时,我们团队研发的‘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交通基础设施全息智能感知成套技术’已经趋于成熟。我就想,何不将我们的科研成果‘搬’出实验室用于秦巴山区,促进当地的发展。”

于是,张琛联系安康市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向他们讲了自己的想法。“经过几轮评估,大家一致认为我们的科研成果可以很好地监测当地的路面服役状态。”张琛说。

安康市交投集团试验检测公司工作人员李顺飞告诉记者,常规的路面监测一般采用人工巡检的方式,一年一次的路面技术状况评定基本采用租赁或者购买道路检测车来进行。专业检测车和配套设备售价高达百万元,即使租赁,每天的租金也需要近万元。

“我们的科研产品在每个路段监测一年仅需5000元的成本,这让当地的路面监测成本大幅降低。更重要的是,人工巡检都是定期定点进行,很难准确及时检测出问题。而我们的监测24小时不间断,可以达到实时预警的效果。”团队成员张正伟说。

2022年4月,张琛团队6人齐心协力,将科研产品“搬”到了宁陕县境内的345国道新建项目上。“经过2年的实践,我们陆续优化了产品的性能,使得产品与秦巴山区的路况更加适配。产品成功监测出10余次路面的损伤情况,我们及时将预警信息推送给相关部门,并实时跟进修缮情况,及时消除了风险隐患。”张琛说。

在345国道的成功实践,让张琛团队对科研有了更高的热情。“我们正在将相关技术的衍生产品运用于安康市江南公交总站地下停车场,用于监测停车场柱子的变形、沉降及倾斜情况。”张琛告诉记者。

除此之外,张琛团队还联合相关企业在210国道上开展了“山岭重丘区高性能干法超薄磨耗层异步施工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针对该路段养护难题,通过实地考察、室内研究和室外测试等手段,提出了适合秦岭地区的高性能干法超薄磨耗层异步施工关键技术。

“高性能干法超薄磨耗层在材料与工艺方面进行了改良创新,具有更好的高温稳定性,兼具抗滑、耐磨和低噪等优点,是该地区道路建设的关键技术突破,为后续道路养护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张琛说,“该技术可以快速恢复道路的表面功能,显著提升道路使用性能,延长道路服役寿命。”

西安航空学院校长祁玉龙表示,学校日前成立了科学技术协会,将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组织学校科研骨干积极开展科技咨询工作,主动承担或参与科技发展工作的调查研究,加强科研育人,推动科技创新,培养优秀科技人才,为服务陕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来源:陕西日报https://xzzsx.sxdaily.com.cn/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869988.html?isDigital=true&isShare=true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二环259号  邮编:710077  电话:029-84251829  

Copyright © 西安航空学院  陕ICP备11002504号-2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中心